最近三年,我除了研究投資外,花時間研究最多的就是企業文化,研究了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騰訊、蘋果、谷歌、亞馬遜等公司,還研究國內外傳統企業華為、萬科、三一重工、青島海爾、京瓷、日本航空等等。
因為從投資的角度看,行業未來的趨勢比較容易判斷,最難把握的是在這個行業風口下,能在早期判斷出哪個創始人、團隊、公司能把這個事情做成,投資收益就會越高。
就像軟銀孫正義選對互聯網行業和馬云這個人,還是阿里屬于無錢、無背景、無技術的三無公司,就投資2000萬美元,十幾年阿里做到了千億美元,足足有7000多倍的收益。
我經過研究發現,企業文化是早期判斷一個企業、創始人、團隊能把這個事情做成的核心關鍵。
因為企業文化體現了你選擇干多大的事?為誰創造價值?找什么人來做?這三個問題就是構成企業文化的三要素:使命、愿景、價值觀。
前面分享的兩個系列《阿里從舢板到航母的九臺發動機》的招聘、培訓系統,加上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企業文化系統,核心目的就是為實現戰略目標,打造想要的人。
一、企業文化的三大要素
讀者可能說:老宋,你是說在公司墻上貼上使命、愿景、價值觀,就能把公司做強、做大嗎?打死我也不相信,我公司也貼了,為什么就沒有像阿里這么強大?
說實在的,2007年以前我和大家有同樣的想法,當我在參加企業培訓學完企業文化之后,也制定了自己公司企業文化,每天晨會都讀。
但是剛剛開始是沒有感覺的,但是在2008年面對金融危機行業調整的時候,我才真正理解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以客戶需求驅動創新產品、凝聚團隊,公司不僅在金融危機活下來,之后還加速發展,成為行業領頭羊。
就像馬云說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在公司生死悠關、重大利益抉擇面前才會發生作用,平時沒有用的,平時是忽悠人的。
這幾年最火的商學院不是哈佛、長江、中歐,而是湖畔大學,學員囊括國內互聯網公司、傳統企業的精英,作為校長馬云在開學第一堂課講啥?馬云就是講企業文化的三要素:使命、愿景、價值觀。
什么是使命?
使命就是強調我們的企業要做的事情,強調我們的企業給客戶帶來什么的價值。
通俗的說法就是滿足了客戶什么需求?解決了客戶什么痛點?
什么是愿景?
愿景是我們這個公司會發展成怎么樣子?團隊跟著你會有什么好處?
一個企業能否凝聚人,而且是凝聚高端的人才,不只是一個一起賺錢、在市場上“打家劫舍”的團伙,就需要精神綱領。企業文化,就是精神綱領。
很多老板想,我的企業小,請不來高人,但是想想高人往往都是不缺名利的,當時阿里巴巴團隊是一個“三無團隊” ,靠什么打動高人?就是靠企業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和創始人的個人魅力,因為這些高端人才缺的再不是金錢的物質激勵,而是一個未來的更大的趨勢和自我成就感、社會價值。
其實這就是公司的戰略,阿里的發展就是圍繞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三個流來發展的——
1、信息流——產品展示,阿里巴巴、淘寶、天貓,讓客戶找到你。
2、資金流——支付,支付寶,還解決信任問題
3、物流——商品交割,菜鳥物流。
▲阿里的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
其實從投資角度看到,投資人看企業的文化的使命、愿景,就能看出這個公司、創始人的格局和胸襟,很多企業沒有做強做大,或者安于現狀,其實核心問題就是沒有清晰、長遠的戰略,自然也體現出沒有清晰戰略的載體——使命、愿景,就像我經常說:你能看多遠,才能做多大。
靖哥哥和我分享,他從中基層角度理解阿里的企業文化,他說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能夠讓企業的員工在整個文化體系里面自覺地去維護企業的形象,并且可以把這個習慣貫穿到他整個的職業生涯,包括他離職之后,一些去向和他的擇業標準。
第三個層面叫做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取向!體現為——
· 做什么?不做什么?
·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 和什么人合作?不和什么人合作?
價值觀是這個企業能夠區別于其他的同行和企業的一個核心的地方。就像谷歌退出中國市場,核心原因也在于價值觀。
在前面的培訓、招聘系統靖哥哥多次的提到過阿里招人的時候要招跟自己價值觀相匹配的,培訓的時候也會進一步的加強。靖哥哥說他從阿里巴巴離職已經有六年,但是阿里的價值觀到今天為止都可以倒背如流。
阿里價值觀不是簡簡單單為了好看把它分成天、地、人,而是分了三個層次:
· 最頂端的是客戶第一;
· 中間叫做團隊合作和擁抱變化;
· 最下面的一層是:激情、誠信、敬業。
▲阿里一整套企業文化——六脈神劍
那”天“是什么意思呢?
這是我感覺阿里文化區別于其他公司一個很重要的地方,阿里巴巴覺得客戶是它的天。毫無疑問所有的行業都能這樣說,但是阿里巴巴分得更細,把客戶分了九個大的類型,所以阿里巴巴的天在內部把它叫做九重天。
比如說阿里巴巴平臺上面的供應商、采購商,淘寶上面的那個淘寶店主,然后淘寶的買家,然后那個淘寶的那個快遞員、淘女郎,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缺了這些,天貓、淘寶都不能運營了,這些是阿里的天。所以總結出來阿里巴巴它的天就用一個詞來代替了,叫做客戶第一!
那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地”是什么呢?
“地”就是你們家自己企業內部的這片土壤、團隊!中間這個層面阿里希望自己內部的團隊具備合作和擁抱變化這兩個特質的,所以它把這兩個,放到了它的企業文化的價值觀里面的地。
這個板塊里面最底下是“人”,就是說員工的特性——激情、誠信、敬業。
結合前面分享的招聘、培訓系統,選什么樣的人,怎么培訓,就是從企業文化入手——找相信公司使命、愿景,也就是相信公司戰略的人,這點對于中小企業尤其重要,而且這些員工具備合作、擁抱變化、激情、誠信、敬業這樣的價值觀。
二、企業文化的三個階段
1、企業文化的形成
2、企業文化的實施
3、企業文化的整改
阿里今天的文化不是一下子形成的,1999年剛開始是從《約法三章》解決三個問題開始——
1、解決矛盾的原則
2、開會的原則
3、對待客戶的原則
然后逐步梳理成文字,再上升為價值觀,這都是我們中小企業碰到的基本問題,2001年1月在通用電氣任職HR工作17年的關明生加入任首席運營官COO,把三個原則升級為《獨孤九劍》,2004年又升級現在看到的《六脈神劍》。
阿里的企業文化融合了武俠、通用電器還有軍隊(政委體系)三種文化,阿里巴巴在還沒有拿到孫正義2000美元融資,就已經有這樣清晰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就是因為有使命、愿景驅動,明確價值觀,讓創始人需要通過找什么人才、團隊去實現這個戰略目標,就是說你有多大的格局、胸襟,就能吸引什么的團隊和你一起去實現目標。
所以我經常說,沒有“文化”的企業很可怕。
三、企業文化的實施導入
靖哥哥說很多企業就是停留在企業文化形成這個板塊,如何將企業文化化到員工日常工作中,形成行為準則和產生績效?
就是在當企業碰到任何事情的時候,不管是好事還是你不希望看到的事兒,當時馬云在阿里巴巴內部有這么一句話——阿里巴巴不怕事兒,而且阿里巴巴很歡迎有事情發生,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們來看一下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的實施的過程里面是怎么來做的?我們兩個的事件來看一下——
1、2011年阿里客戶涉嫌欺詐
在2011年11月阿里巴巴的BtoB事業部出現欺詐事件,事件發生之后,阿里巴巴內部的處理方式是只要跟這個事情相掛鉤的業務部的CEO、各個高管,下至相關的業務員全部都受到了懲罰,阿里巴巴CEO、BtoB事業部的CEO引咎辭職,高管全部都自降一級,員工開除了一大批,最后還公開道歉、澄清和說明。
這就是阿里、馬云對價值觀中誠信的最好教育。還有后來發生的搶月餅事件等也是從重處罰。
2、阿里巴巴上市敲鐘人
阿里在2014年美國上市,99.99% 的企業在上市的時候都是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高管在一起激動得流下淚水地去敲鐘,因為無可厚非,那是企業的一個階段性勝利的一個標志。
但是阿里在上市的時候,敲鐘九個人就是阿里的九重天里面篩選出來的人,每一種類型的天,把一家企業最榮耀的一個事情讓給了他的天,這個是阿里在做企業文化這個板塊里面我覺得很厲害的一點。
▲2014年,阿里上市敲鐘的8位幸運兒
企業文化里面它所說的客戶第一,不是表面說說而已,而是真正實實在在在執行。
所以說企業文化不是掛在墻上的壁畫,而是真的要按照你的企業文化去走去做。這兩個例子來說明一下阿里巴巴的價值觀定出來之后,對于這個客戶第一這一條它是怎么來做的?同時在實施的過程里面一定要跟員工的績效、晉升、提成加薪等等聯系在一起。
阿里前首席運營官COO關明生說企業領袖力有三個層次:
一、自己做;
二、通過別人拿結果;
三、所有人搶著幫你做。
所有人搶著幫你做,這是領袖力的最高境界,這個最高境界沒有價值觀是做不到的。
后面接著會分享阿里在薪酬系統、績效系統、晉升系統里面是怎么樣跟價值觀掛鉤在一起的,怎么樣把文化轉化為生產力、業績的。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